
在上周的监测期内,《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榜单再次聚焦于消费热点,揭示出汽车消费领域的最新市场动态与趋势。
回顾这段期间的市场表现,不难看出,各大汽车品牌在技术创新、市场策略与品牌竞争力上的比拼已达白热化阶段。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火热,反映了消费者对智能环保出行方式的巨大需求,更见证了产业技术的快速迭代。
具体榜单排名及榜单解读如下:


本次监测周期内,消费热门事件主要集中在始祖鸟炸山风波、手机动态、iOS 26系统发布和汽车动态,四大方面:
始祖鸟炸山风波

2025年9月始祖鸟因环保争议陷入品牌信任危机,核心事件源于赞助艺术项目与品牌价值观的严重背离。9月19日,品牌联合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举办《升龙》烟花秀,虽宣称"致敬自然与文化",却因选址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引发"破坏自然"争议,初期冷处理策略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于9月21日发布致歉声明,"始祖鸟海外团队致歉"迅速登上热搜榜,"穿始祖鸟是为亲近自然而非看它炸山"话题单平台阅读量破千万,成为消费者批判品牌虚伪性的核心载体,直指其"亲近自然"理念与炸山行为的割裂。数据层面,争议直接冲击消费端,线上客流量暴跌且退货量激增,反映出核心用户群对品牌价值观的强烈质疑。从事件本质看,始祖鸟危机源于商业营销对生态保护的漠视,以及危机公关中"内外双标"的错误策略,不仅摧毁了消费者对高端户外品牌"环保信仰"的认同,更凸显其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平衡上的失焦,最终导致品牌形象与市场信任度的双重崩塌。
手机动态

近期,小米16改名小米17及小米17“妙享背屏”两大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其高端化战略推进的重要标志。事件方面,小米将原计划的“小米16系列”更名为“小米17系列”,旨在消除“安卓旗舰落后苹果”的认知局限,实现与苹果同级竞争,同时Pro系列推出“妙享背屏”,主打主摄级自拍预览、个性化情绪表达等交互革新,以及掌机模式、小米家电生态联动等场景化设计。数据表现上,“小米16改名小米17”单平台阅读量破亿,“小米17背屏”及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破亿,市场反馈显示首销5天销量突破百万台。从事件分析来看,改名是小米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通过命名同步强化与苹果的竞争对标,而背屏创新则是其高端化困局中的“破壁尝试”,以差异化设计使科技成为情感载体,试图通过“趣味玩法”转化为用户“高频刚需”。总体而言,这两大举措短期内在声量和销量上成效显著,但“妙享背屏”的实用性及长期用户粘性仍需市场进一步检验。
IOS 26系统发布

9月16日苹果发布iOS26正式版,系统升级聚焦液态玻璃设计(视觉与交互优化)、AI智能功能(通话增强与续航管理)及原生应用升级。其中,原生应用的"普通照片秒变3D照"功能引发广泛关注,该功能可一键将普通照片转换为3D动态影像,相关话题多平台累计阅读量破亿;而苹果主推的"液态玻璃"设计虽主打视觉革新,却因部分用户反馈使用后出现视疲劳,且冷色调设计意外削弱食欲冲动,衍生出"iOS26同时解决了网瘾和猪瘾"的趣味话题,多平台阅读量累计破千万。事件分析来看,前者体现苹果在AI视觉技术上的持续突破,精准捕捉用户对影像创新的需求,专业媒体的深度测评进一步强化技术可信度;后者则展现了用户对产品体验的个性化解读,将设计争议点通过网络梗转化为传播热点,反映社交媒体时代"负面体验正向解构"的传播逻辑。总结而言,苹果产品迭代遵循“技术创新+用户痛点”的双轨策略,而功能宣传与用户预期的平衡仍是科技产品维持口碑的关键。
汽车动态

9月16日,享界S9T正式上市,以30.98万起售价叠加6万元限时权益的诚意定价引发市场热捧,话题“享界S9T售价30万起”及相关内容阅读量破亿。新车提供增程Max版/Ultra版、纯电Max版/Ultra版共4个版本,作为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深度融合华为旗舰9系黑科技,相关话题阅读量破千万。具体配置上,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途灵平台等核心技术,配备36个高精度传感器的智驾系统、纯电版801公里/增程版1305公里续航及智能空气悬架。市场热度源于三重优势:精准定价直击30万级中高端家庭用户需求,限时权益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华为9系技术赋能实现智驾、性能与豪华配置的全面超越;旅行车细分市场差异化布局填补鸿蒙智行场景空白。此次“价格+技术+场景”组合拳推动品牌交付量攀升,树立了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新标杆,随着交付深入及ADS 4完整版升级,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本次监测周期内,比亚迪、丰田和小米汽车分别以1.98、1.82和1.70的综合热度位列榜单前三名。
高性价比车型主导基本盘,智能化与高阶智驾成高端市场角逐焦点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持续位于榜单首位的比亚迪品牌仍然在20万以下新能源市场一家独大,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本月销量超38万,同比增长12%,其中主要得益于其海鸥/海豚/秦PLUS多款超性价比热门车型,覆盖了5-10万元轿车+SUV形态,实现“低价不低配”以及多品牌战略的持续发力。而在20万以上新能源市场,特斯拉、理想、小米汽车等品牌竞争激烈。其中搜索热度排名第一的小米汽车发布了首款SUV车型YU7,定位“家庭智能旗舰SUV”,对标特斯拉的Model Y,上市1小时大定超28万台。相比SU7的“智能驾驶+高性价比”标签持续吸引年轻用户,YU7的“家庭SUV”定位填补了品牌的产品矩阵空白,二者形成“轿车+SUV”的双爆款组合,覆盖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特斯拉在海外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标志着其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持续强化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本土化适配,力求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保持技术领先。
存量竞争加剧下本土品牌押注混动市场和出口,合资品牌加速电动转型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换购主导”的新阶段,消费分层与品牌定位的精准度成为关键。从榜单来看,除头部品牌保持高热度外,中段如长安、奇瑞等本土品牌,以及日产、奥迪等合资品牌,均面临激烈的份额争夺。
长安与奇瑞依托高性价比的电动车型与出口市场的强劲表现,在三四线城市及海外市场持续渗透。其中奇瑞今年技术落地的重点是鲲鹏超性能电混C-DM。这套混动系统被寄予厚望,旨在与比亚迪DM-i、吉利雷神电混等正面竞争,解决品牌在混动市场声量不足的问题。而日产与奥迪则面临转型压力,亟需在电动产品线方面实现突破以回应市场期待。其中,日产品牌在6月销售表现中,中高级纯电轿车N7销量6,189台,登顶合资纯电轿车月销量榜首。品牌同步于6月30日举办“N7首次OTA升级发布会”,开启首次OTA升级推送。围绕智能座舱、驾驶辅助和安全领域,带来超过100项的功能新增与优化。显示出面对整体市场变化,力求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本次监测周期内,特斯拉中国-Model Y、比亚迪秦PLUS和比亚迪宋PLUS分别以1.98、1.75、1.59的综合热度指数位列榜单前三。
整车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技术平权与场景细分成为创新破局关键

本期榜单显示,整车市场的竞争核心已从单纯的电动化普及,转向了在主流价格区间内实现“技术平权”和对细分用户场景的精准满足。比亚迪无疑是这一趋势的最大赢家,其四款车型(秦PLUS、宋PLUS、秦L、海鸥)同时上榜,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矩阵壁垒。秦PLUS与秦L共同巩固了10-15万元插电混动轿车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其核心卖点在于“油电同价”甚至“低于同价”的颠覆性定价策略,以及DM-i混动技术带来的低油耗与平顺驾驶体验,精准满足了广大家庭用户对经济性与可靠性的首要需求。同时,海鸥和宋PLUS则分别覆盖了城市代步与家庭出游场景,共同实现了对5-20万元主流市场的“地毯式”覆盖。直接把朗逸、轩逸的入门价压到6万元红线,合资燃油被迫“以价换量”,但是在新能源浪潮的汹涌之下,庞大的基盘燃油车用户依然存在,这些用户追求的是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的可靠性、低维保成本和极高的二手车残值。品牌依靠其深厚的口碑和渠道优势,在存量市场中坚守阵地。
从功能配件到情绪硬件,场景化配件响应“第二生活空间”用户需求

从细分品类来看,当整车成为用户的“第二生活空间”,与之相关的配件需求也随之变得精细化和品质化。车载电器赛道中,公牛特斯拉充电桩以高热度居后市场榜首,这直接呼应了新能源整车普及带来的刚性衍生需求。品牌在“卷”充电桩的安全性、充电效率、与车辆的兼容性以及安装服务的专业性。同样,美的车载冰箱的上榜,则精准切中了用户对“精致露营”与“长途出行”场景的需求,压缩机制冷技术保证了其性能远超半导体冰箱,满足了用户对“移动冷饮自由”的品质追求。
即使是汽车装饰品类中,倍思手机车载支架的上榜也颇具深意。在整车大屏化、智能化的今天,手机支架依然有市场,反映了两个现实:一是部分车型的车机导航系统仍未能完全满足用户对流畅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二是用户形成了固有的手机操作习惯。品牌创新点在于设计的巧妙、夹持的稳固、充电的效率以及对车内风格的融入度。
榜单说明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报告是由世研指数独家研发的消费指数评价系统。本系列包括《品牌消费热门指数榜》、《行业消费热力指数榜》、《产品消费热浪指数榜》、《消费热门事件榜》等主要榜单,以及对应范围的延伸性榜单报告。旨在通过指数评价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呈现消费世界的趋势特点,帮助行业与品牌主持续追踪消费市场趋势、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提升商业综合竞争力。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榜单持续监测行业如下:
3C数码、鞋服配饰、食品生鲜、家用电器、运动户外、美妆个护、母婴用品、家居家装、汽车消费、玩模乐器、宠物用品、医疗健康共计12大行业。

免责声明
本榜单由世研指数独家编制,榜单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
榜单数据计算结合主流平台公开数据与值得买科技旗下世研大消费平台数据沉淀,我们已采取合理措施,以尽量确保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无法排除数据本身的局限性导致部分误差或偏差。此外,本报告中的部分数据未经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正式审计,因此可能存在未被识别的错误或遗漏。特别提醒,市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报告中的预测、分析和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报告中提到的任何第三方名称、品牌或产品仅供说明之用,并不构成对其的认可或推荐。任何对这些第三方的提及不应被视为任何形式的背书或推荐。报告的版权属于值得买科技集团和世研指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分发。对于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值得买科技集团与世研指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期报告作者:项目总负责-张艾潮;项目作业-王传超、李彤彤
联系反馈邮箱:research@smzdm.com